《千与千寻》中的乘客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大多数都在沼原站下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的暑期档,有点清爽。
当年电脑屏幕中的场景,被投放到大荧幕上,那一份享受和震撼,不是几倍的大小足以形容的。
从千寻进入神灵的世界开始,天还没黑,她已经注意到了桥下一趟又一趟的电车从海面上开过。
电车这条线,从开头就埋下了伏笔。
影片后面,千寻为了救白龙,搭上了这趟车,和小伙伴一起去找汤婆婆的姐姐钱婆婆。
这趟列车真正派上了用场。
车上的乘客主要有三种特征,首先是黑色的没有色彩、其次是半透明的、并且类似于无脸男,都是没有脸孔的。
在这群人中,千寻显得特别而且突兀,千寻也很懂事的一言不发,努力擦去自己和这些人的边界。
但千寻显然还是格格不入。
这些人存在的价值,有点类似于“无脸男”,是宫崎骏用自己的描绘手法来代表世界上的某一类人。
没有脸孔的乘客暗示那些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或者是想要干嘛的人;
黑色看上去死气沉沉,代表着没有活力,丧失能量,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的人;
而半透明代表着不知道自己意义,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的人。
听上去很丧是吧!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确实容易出现这些人,庞大的社会系统中,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意识到世界的宏大,也感受到了自己渺小,这是一代人的危机感和孤独感。
并不是每个人都生而乐观,也不是每个人都有强大的排解能力,但同时人又容易有比较心理,并且容易陷入怪圈,但是每个人内心都应该拥有一个千寻,毕竟一切不安都只能自我拯救。
从汤屋到钱婆婆家要经过六个站,每经过一个站就会有不同的乘客下车,相信每个车站都有其代表的意义。
“沼原站”是最多乘客下车的站点,那么,这个站点代表了什么呢?
“沼”代表着积水的洼地,“原”是草木生长的地方。
电车上大多数乘客选择在这里下车,一言不发,各自带着行李,有序下车。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不同的,追求的也不同,在前进和后退,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有不同的结果。
多数人在社会沉浮中,输出能量,吸收能量,有的人能维持平衡,有的人供不应求,也有的人入不敷出,但大多数的人,都属于最后一种,或许这也是宫崎骏想在影片中传达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