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哪吒”时代的国漫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
横空出世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堪称成色十足的现象级爆款:口碑炸裂,豆瓣评分高达8.6,44.88万人打满分;票房火爆,上映56天累计票房49.48亿元,位列内地影史第二名。
(资料图片)
对于行业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表现是国漫在沉寂多年后的扬眉吐气,不仅激发了观众对国漫的信心,还有资本对这一高风险产业“朝天椒一般”的热情。
根据在互联网上播放的同名口碑番剧改编的2D国漫电影《罗小黑战记》,即使对标日本动漫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上映23天累计票房3.06亿元(成绩相当亮眼),豆瓣评分8.2。
作为一部小众题材的国漫电影,《罗小黑战记》向观众证明,国漫不只有《哪吒之魔童降世》,这只小黑猫也能扛起一片天。
而以江南造船厂前身江南制造总局为原型、国内首部聚焦重工业题材的国漫电影《江南》,则不像《罗小黑战记》那么幸运,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不尽如人意。
上映3天累计票房仅有131.7万元,这个成绩实在是拿不出手,除非发生奇迹,巨亏几乎不可避免。
即使票房惨淡,如果口碑不错,也能让投资方和制作方感到几分慰藉,毕竟不是每一部好电影都能取得高票房。尴尬的是,《江南》上映以来的口碑也不怎么样。
按照导演吴晓刚的说法,主创团队想用动画这种唯美的表达方式,从历史里找到民族军工业从向外学习到自主研制的图强之路,更找到支撑中华民族崛起的精魂。
影片将已有154年历史的江南造船厂(前身为江南制造总局)和甲午战争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融合,讲述了弄堂少年阿榔在师父的谆谆教导下学习机造技艺逐渐成为顶尖机匠的故事。
这是个不错的题材(国内首次聚焦重工业题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会屈辱,冀而自强,也是在历史认知分裂的时代最应该讲给青少年听的故事。
目前除了神话或脑洞题材,国漫很少涉猎其他题材,而《江南》敢于从历史题材入手,本身就是一个进步,更何况还是基于儿童少年层面的角度去说故事,难能可贵。
可惜,《江南》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却是一部不合格(远低于观众预期)的作品。
同样的钢盔,同样的飞行眼镜,同样的造型,画风模仿宫崎骏非常严重,台词还在延续1992年的风格,很多情节可有可无。
制作不够精细(部分画面可以说是粗糙),许多画面缺少美感,满满的电脑游戏既视感,让人很难相信是现在的制作水平。
《江南》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不温不火,当然了,在某种程度上能感受到主创团队的用心之处,但却让人无法做到对影片在剧情、台词、动作甚至画面等方面的瑕疵做到视而不见。
“不知道定位是什么,孩子看不懂,大人又觉得没意思,挺尴尬的!”
“画面细节一般,故事逻辑太差,人物个性反差太大,没有连贯性!”
“群众演员大量复制、粘贴,各个角落里的人物,样子和动作一样!”
《凤凰团队》中的大部分人马,去年加入《哪吒之魔童降世》团队,助力后者的最终完成。这也从侧面证实,《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诞生几乎是国内动漫界“举全国之力”的结果。
缺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缺资金(后“哪吒”时代应该好了很多)、缺乏成熟的动漫工业体系,这三点是制约国漫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解决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罗小黑战记》的火爆,《江南》的扑街,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国漫要真正崛起,仅依靠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不够的,能够长效地产出高质量、高口碑的作品是非常重要的。
不能像国产科幻片那样,《流浪地球》打开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又给关上了。
如果这些作品重能有一半以上实现高质量、高口碑,对于国漫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毕竟,精品佳作的出现成为常态,才意味着国漫的真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