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管漫画风格、扮演演员怎么变化,有些经典永远也无法超越!
一、造就经典之作
天国降临
(资料图)
几乎所有的超级英雄在80年代漫画普遍流行写实主义和黑暗基调下,都不可避免地走向阴沉与悲伤之中,虽然结局常常是英雄在浴血奋战中,战胜了逆境。
到了90年代,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而DC却渐入迷茫。
在保持现实基调的同时,漫画长久以来持续的对过往黑暗低沉主题重复塑造,让DC漫画失去了许多向未来发展的机遇和可能性,而漫威此时却逐渐让人物回归于生活,以平凡人的视角为漫画创作找到了新的出路。
作家马克·韦德和艺术家阿列克斯·罗斯决心用一部新漫画为DC漫画开创新的时代,于是《天国降临》应运而生。
重新为漫画定下了在黑暗中坚持希望,坚守自我,积极昂扬的思想内核。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漫画堪称DC漫画的“新约”。
哥特怪伽与哥谭奇侠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虽然特效和服装道具显得有些过时,但蒂姆·波顿以其独特的哥特艺术风格打造的系列第一部和第二部《蝙蝠侠》电影,仍然能带给观众许多惊喜与感动。
可以说蒂姆·波顿成功把蝙蝠侠打造成了一个仅属于他心目中那个充满魔怪奇异的哥特世界中,孤独而无畏的哥谭奇侠,并在第一部蝙蝠侠电影中,就把他的宿命对手小丑引入到了本就黑暗无比的哥特都市之中,处于演员黄金时期的杰森·尼尔克森用当时最出色的演技,把《闪灵》中男主人公前后宿命般的反转演变完美的重现在了哥谭的小丑身上,其势头甚至盖过了主演蝙蝠侠的迈克尔·基顿。
后来的访谈中,当年过半百的蒂姆·波顿再度回首当初拍摄《蝙蝠侠》的初心,他曾表明,自己曾经对超级英雄漫画几乎一无所知。
然而,代表着蝙蝠侠系列漫画的巅峰之作《致命玩笑》,却把他深深地引入到了两个“怪胎的斗争”之中去,是这部作品中所蕴含的一种超越人类理性的癫狂与呓想使他对蝙蝠侠和小丑这样的漫画角色有了更深的情感共鸣,使他下定决心用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肃与黑暗去表现蝙蝠侠和他故事中的怪诞与现实。
《蝙蝠侠》中,蝙蝠侠与小丑在大银幕上的初次对决,在戏剧而怪诞的氛围之中,虽然少却几分后来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写实色彩,但却为电影增添了一番别样癫狂下扭曲的人性表现,而忠于原作的小丑形象更是成为影史上的一代经典传奇。
那段小丑携着处于极度紧张而惊恐中的女主在夜幕下翩翩起舞的片段,把人物形象怪诞而荒谬的特点连同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永远的印刻在观众的心中。
在系列第一部大获成功,成为当时的全球票房第一之后,几乎完美的剧本让蒂姆·波顿改变只拍一部的决定,再次导演了电影的续集。
延续了第一部蝙蝠侠与小丑这样宿命对立角色对决的模式,在《蝙蝠侠归来》这部续集之中,我们可以看到企鹅人代替了小丑成为了蝙蝠侠“九九八十一难”的第二难,企鹅人悲惨而又畸形的人生遭遇在带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也暗藏了蒂姆·波顿个人色彩浓厚的讽刺与暗喻。
在场景上,整部电影充斥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哥特式的古老阴森建筑。
在许多内外场景中,我们可以敏锐的发现里面富丽堂皇,外面杂乱不堪的哥谭贫富差距的体现,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同时预示着蝙蝠侠所肩负的使命与任务,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翻天覆地的,给了蝙蝠侠这个角色以一种绝望中的坚强。
与《银翼杀手》相似的阴郁、黯淡的画面色彩和漫画般的平面触感则让观众时刻都沉浸在电影所塑造表现的人间地狱之中。使反派角色的登场在怪诞之中却又显得合情合理。
然而,影片在带有强烈的波顿个人色彩之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成人化发展道路。畸形而古怪的企鹅人甚至于连原作漫画都从未有过这般病态而令人恐惧的角色形象。
在拍完了《蝙蝠侠归来》后,蒂姆·波顿从此告别了哥谭,而波顿本来打算拍摄由《蝙蝠侠归来》中惊艳全场的原版猫女演员出演的外传电影,此后也杳无音讯。
直到2005年,那部哈利·贝瑞出演的《猫女》上映,这个多年未曾实现的电影计划才最终登上了大银幕,只是物是人非的尴尬与阵容重启的失落,最终让这部电影成了DC当年鲜获恶评的电影之一。
永远的超人
整整十年,一个角色,克里斯托弗·里夫最黄金的演员岁月在伴随着《超人》系列大卖的同时,也注定限制了他的演员发展之路。
但是,与后来饰演金刚狼的休·杰克曼和饰演钢铁侠的小罗伯特·唐尼相比,克里斯托弗·里夫显然做到了把超人这个角色和自己的演艺生涯进行了一个平衡。他在主演超人期间还相继拍摄了《时光倒流七十年》、《安娜·卡列尼娜》等一系列的文艺佳作。
直到今天,在许多人到中年的观众看来,不管超人演员怎么变,都无法替代克里斯托弗·里夫,这个永远的超人。
二、意料之中的滑铁卢
颜值巅峰的妮可·基德曼、黄金时期的金·凯瑞以及艺术高峰的汤米·李·琼斯又一次成功以配角和反派角色抢过了蝙蝠侠的风头,而饰演蝙蝠侠的方.基默也在这部电影后告别了这个超级英雄角色。在这部电影中,新任的系列导演乔·舒马赫一改蒂姆·波顿的暗黑·怪诞风格,试图以主流电影的轻松、喜剧色彩淡化前作对角色的影响,这部电影定下的基调也成功的延续到了下一部电影之中。
在《永远的蝙蝠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之后,华纳又继续了更大的一波赌博,投入更大的投资进入系列第四部《蝙蝠侠与罗宾》之中,而这部电影却彻底引爆了超级英雄电影制作之路,并使蝙蝠侠成为了一个无人敢接的IP。
这部电影的主演阵容放在今天来看,可谓是空前绝后,施瓦辛格、乔治·克鲁尼、乌玛·瑟曼等一众一线影星,却演出了一部令人大跌眼镜、搞笑、荒谬的超级烂作。不禁票房上亏的一塌糊涂,在口碑上也使得出演这部电影的众多影星连续多年都陷入郁郁不得志之中。
如果想明白为什么电影形成这样的结果,通过角色名单基本可以一窥一二,一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电影,却要完整的表现出蝙蝠侠、罗宾、蝙蝠女以及急冻人、毒藤女几个正反角色的来龙去脉。还要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故事剧情间保持一定的平衡,而导演与制作方在巨大野心面前显然没有看清楚眼前的现实,不仅没有做到平衡,还造成了电影的极度失衡。
DC的未来至此开始变得扑朔迷离,何去何从?路在何方?作为DC掌门人的华纳兄弟选择最为理智和现实的做法,蛰伏与沉淀。
而与此同时,在经济状况上陷入危机的漫威则开始了向各大电影公司出卖自己漫画角色的影视改编权,X战警、刀锋战士、绿巨人、蜘蛛侠……一众英雄开启了自己的银幕之旅,但同时也代表了漫威未来发展的艰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