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古代现实版的“海贼王”,他孤身一人漂洋过海,将中国的火器带到了日本,他招募属于自己的军队,在日本的领土上裂土封王,统治着日本三十六个岛屿,在其死后,中国延边海患丛生,引发了明朝中期最为严重的倭寇之乱,他就是明代有名的海盗汪直。汪直是如何步入海盗行列的,其晚年又因何而死?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汪直。
汪直是安徽黄山人士,安徽地区土地贫瘠,农业发展受限,当地人主要从事商业为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汪直很早就养成了敢于冒险的性格,早期的汪直为了养家糊口,冒着风险开始了贩卖私盐的行当,明朝对于私盐的管制十分的严格,但也因此让它成为了一个暴富的行业,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汪直也通过私盐这一灰色收入攒下了人生的第一笔家当。
影片汪直形象
(资料图)
在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之后,汪直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事业,将目光盯上了当时的走私买卖,明朝自洪武年间开始就实行了较为严苛的海禁政策,朱元璋甚至亲自下令“片板不得下海”,一旦踏入这个行业,按照明朝的法律那就是杀头的大罪,但在巨大的利润之下,汪直最终决定铤而走险,随后他便邀请了几位同乡好友,前往广东从事海外贸易。
明朝的走私买卖
汪直早年的走私买卖主要是将硝黄丝棉等违禁货物,运抵到日本和西洋诸国,通过巨大的贸易差获取丰富的报酬,由于头脑精明,处事果决,汪直很快就聚拢起了一笔极为可观的财富,并在发家之后,开始招兵买马,逐步培养自己的武装势力,在一次海外交易的过程中,汪直的船只由于遭遇风浪偏离航向,抵达了日本的种子岛,在登岛之后,汪直还了解到种子岛的日本人对于葡萄牙的火器十分感兴趣,就让手下工匠进行了仿制,这也是后来日本铁炮的由于,此次事件让汪直了解到了日本对火器的需求,之后汪直开始充当中介商的角色,在日本和葡萄牙之间互相倒卖火枪,这也让他赚的愈发的盆满钵满。
不断壮大的队伍
但在明代海外走私毕竟是非法行业,而很快汪直的海盗事业就陷入了低谷。当时我国周边沿海最大的走私港是位于宁波外海的双屿港,它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海上贸易基地,被后世一些人成为“十六世纪的上海”。这个港口的存在对于明廷来说显然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在嘉靖27年,明朝总督朱纨带领部队向双屿港发起了进攻,当地的海盗虽然有着自己的武装力量,但在明朝正规军队面前很快就遭到了失败,汪直也在此时败退到了金塘岛地区,并以此为据点,开始了新的海盗生涯。
电视剧俞大猷形象
此后汪直转变了自己的经商思路,开始联合浙江地方政府,共同打击附近的海盗势力,在浙江海道使的默许之下,汪直的势力进一步壮大,在短短三年间就成为了当地最大的海盗团伙,但随后不久,汪直就和明廷产生了矛盾,由于管理不善,汪直的一些手下开始在东南沿海闹事,其手下头领之一的徐海甚至引导倭寇袭击中国内地,很快明廷就与汪直翻脸,并展开了对他的袭击,嘉靖32年,总兵俞大猷带队在沥港围剿汪直团伙,汪直的海盗集团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汪直本人也败逃到了日本。
重新东山再起的汪直团伙
在到达日本之后,汪直利用自己之前在日本的人脉关系,与日本的一些大名富商集伙融资,准备进行新的贸易事业。此后汪直以日本萨摩湾的淞蒲津为基地,重新开始了自己的海上事业,凭借着以往的经验和渠道,汪直很快就东山再起,不仅建立了庞大的海外贸易网络,甚至在日本创建了自己的政权。
明朝对汪直的招抚
汪直虽然将贸易基地放在了日本,但其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的走私买卖并没有减少,在胡宗宪成为浙江巡查御史之后,为了减轻中国沿海的海患,决定招降汪直。汪直本身对明廷还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而且他的老母妻儿也在明军的手中,在胡宗宪一番推心置腹的言辞下,汪直接受了招安的意见。
日本人为汪直立雕像
但在双方达成协议后,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却趁机诱捕了汪直。嘉靖38年,汪直被斩首在了杭州官府巷口,在其死后,由于群龙无首明廷东南沿海的倭患愈发得严重,一直到后来名将戚继光横空出世,倭患才至此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