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漫 >

谁在PUA我的审美?当我们反对《雄狮少年》,我们在反对什么?_全球热点评

时间:2023-01-11 08:01:22       来源:鲜娱情报占

这两年,真是瓜摊老板快乐年,娱乐圈的瓜还没吃完,国漫区又开撕了。


(相关资料图)

最近,被冠以“国漫之光”称号的《雄狮少年》上了热搜。

因为其剧中主要人物的“眯缝眼”造型,引发了网友的广泛热议,一时舆论哗然!

何为“眯缝眼”?

slit-eyes

字面意思是狭长的眼睛。

在欧美文化中,“眯缝眼”是对东亚人的一种歧视性称呼。

和 slit-eyes 意思与文化色彩接近的词还有 slant-eyes ,意思是眼角上挑、倾斜的眼睛,这个词作为一个污蔑性的俚语,最早出现在1929年。

词源历史

关于这个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西方人接触到的第一批东方人,基本上是苦力,或者漂洋过海的华工。

他们在阴暗的船仓里久久不见阳光,下船之后适应不了突如其来的光亮,只能眯着眼睛。

加上被人拉着辫子拖出船舱,眼角扯成了吊梢状,就成了这种形象。

西方媒体漫画“华人抵触变革”

在“黄祸论¹ ”和文化优越感的渲染下,slit-eyes 成了丑陋、落后的符号,保留至今。

第二种说法是,这种眼型与一种生理结构有关,那就是“epicanthic fold”(上眼睑的皮肤褶皱,即内眦赘皮,俗称蒙古眼)。

这层皮肤褶皱遮盖了部分的内眼角,形成了单眼皮。

这本是高寒地带人种留下来的一种保护性生理特征,却被西方人夸大,成了歧视东方人的借口。

“眯缝眼”是歧视吗?

在当时大肆宣扬“黄祸论”的西方,对华人的普遍称呼是“china man”(中国佬);

和日语中的“支那人”一样,是带有种族优越感的轻蔑称呼。

而在国外流行的就是“schlitzaugen” (眯缝眼),一直沿用至今。

它不仅侮辱性地以外表生理特征作为中国人的代名词,也暗示着中国人是狡猾、阴险、欺诈的种族。

有一个亚裔国外人曾想用 Slants 给自己的摇滚乐团冠名。

结果国外的专利与商标局不予注册,因为涉及歧视性语言。这场纠纷甚至闹到了最高法。

西方人明显是知道这是一种歧视性称呼,而我们自己还在争论“眯缝眼眼算不算辱华?”

我们的审美正在被PUA

“眯缝眼”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从清华美院伊始;

前有陈漫给迪奥拍的“艺术照”;

后有“拉眼雄狮”和三只松鼠模特。

“眯缝眼”形象突然开始频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还要美其名曰:“多元化审美”,Excuse me?

作为一个商业电影的主创,面对观众的质疑,回过头来怪观众无法赏析艺术,不尊重多元,无法理解角色的差异化造型。

甚至直接扣了一个大帽子,说观众的审美被同质化,缺乏审美自信。

我滴个天呐,这是文化自信的问题吗?

问题在于,我们不是 slit-eyes 啊。

中国人不以 slit-eyes 为美,西方人自己也不以 slit-eyes 为美!

我们不承认这种刻板印象,却变成了文化不自信?

简直和BBC利用三只松鼠模特抹黑中国的言论如出一辙。

BBC:“这位模特因为眼睛小而不被中国人所接受!”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不懂欣赏?

作为一个资深二次元,核桃君也看过不少国漫。

《一人之下》、《哪吒》、《伍六七》……

他们也以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作为考究,没有去一味借鉴日漫和美漫的形象,看起来却比《雄狮少年》要舒服得多。

张苗导演在采访中说:“《雄狮少年》是一个彻底本土化的表达。”

如果说这种特殊面容是广东人的本土化形象,那真是有够冒犯的。

《雄狮少年》中的眼型,并不是把眼睛画小,而是故意往两边撇。

学过美术,或者做医美、影楼的人都知道,三庭五眼的比例是一种美的标准。

没学过医学和美术的人也知道:眼距宽,鼻根低,眼裂小,眼外侧上斜,是唐氏综合症的表现。

这样的唐氏综合症脸的人设,是反常识,反美学,甚至是不符合正常感知的。

《雄狮少年》的人物造型,它就是让人观感不适!

它将【眯眯眼】、【斜眼】、【小眼睛】这些元素刻意地融入动画中的人物造型。

它将“丑”的定义强行加在了国人审美上,然后靠着“弘扬中华文化”以及“少年的热血成长”题材,来博取观众共鸣,想让观众接受这种形象。

审美导向力

有人说,是观众不懂审美。

那么,“多元审美”,或者“提高审美能力”的观点,究竟要将我们导向何处?

是由艺术家决定“美”与“丑”吗?

是要商业策划教我们什么是高级吗?

高颅顶+尖下巴+幼幼脸+精灵耳就是美吗?

有没有可能,这些选择都是圈套?

我们要培养的,应该是不被任何群体、流量、权威所裹挟的独立审美能力。

真诚面对自己的感受,并努力分辨它。

美学(Aesthetics)源于希腊文,原义指感官所感知的形态。

国外美学家A·G·鲍姆加登认为,相对于研究知性认识的逻辑,应有专门研究感性认识,即审美的感性学。于是提出了“美学”的概念。

对普通人来说,能给予一个作品最大的尊重,就是去了解其中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理念。

比如:

侘寂美学:朴素而安静的内核,以小乘佛法中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源头;

自然主义美学:放弃对本质的诉求,转向自然本能来描摹审美对象。

符号论美学:强调“艺术是符号化了的人类情感形式的创造。

有些艺术的表现形式或许不被大众理解,但它们是有情感内核,有美学考究的。

那么,【眯缝眼】的现实来源在哪里?它背后蕴含的文化理念是什么?

抱歉,除了那个侮辱性的词源,想不到其他的意义。

当我们反对眯缝眼,我们在反对什么?

我们反对的不是小眼睛,是用眼尾斜向的眯眯眼造型来丑化我们的恶意与偏见。

这本身就是一步一步弱化你的青春,然后他就可以把拉眼洗白成政治正确,捂住你的嘴,不让你发声。

虽然没有兵戎相见的战争,但是战场一直都在。

我们应该尊重所有人的长相,因为长相和性格品质没有直接关系。

但是我拒绝利用长相来操纵民众思想,挑起对立,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目的的资本、洋奴和公知。

【黄祸论】:形成于19世纪,既是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理论,又是一种种族歧视理论。

这一理论鼓吹黄种人对白人是一种威胁,因此白人要联合起来对付黄种人,他们的矛头正是针对中国和国外等国。

最早是来自于国外无政府主义者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巴枯宁1873年出版的《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中,巴枯宁在这本书中对“黄祸论”做了非常直接的阐述:

“ 既然要进行征服,为什么不从中国开始呢?中国十分富庶,而且对于我们来说在各方面都比国外容易下手,因为在中国和俄国之间,没有任何人和物的障碍。如果行,就走去把它拿来吧!”

“将来怎么能阻止大批中国人入侵呢?他们不仅会充斥整个西伯利亚,包括我们在中亚西亚的新领地,而且还会越过乌拉尔,直抵伏尔加河之滨!这就是简直不可避免地从东方威胁俄国的危险。轻视中国人是错误的。他们人口众多,就这一点,就够可怕的了”

这些话生动地展现了种族主义者和殖民者的虚伪与恶毒。明明是出于贪婪的目的要侵略东方,却还要百般丑化中国,大肆宣扬黄种人威胁。

关键词: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