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漫 >

豆瓣仅4.9评分,口碑两极化的真人版《花木兰》究竟怎么样?

时间:2023-01-29 08:41:33       来源:小明文青

近年来,迪士尼致力于将过去经典动画改编成真人版电影的计画,光是去年就有《小飞象》、《阿拉丁》、《狮子王》,还有以睡美人反派安吉丽娜·朱莉作为主角的《沉睡魔咒2》、口碑较好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仙履奇缘》、《奇幻森林》等等。

不仅从《花木兰》首支预告释出,迪士尼官方宣布电影不会有主角的歌唱桥段与“木须龙、花家祖宗、李翔等1998年动画版的经典元素之后便引发老粉丝的不满,又因女主角刘亦菲在微博转贴“支持香港警察”的争议性标语更激起广大网友内心愤怒的情绪,纷纷表示要抵制她主演的《花木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在上述事件已成定局且讨论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光就电影本身的成果而言,《花木兰》这部迪士尼最新的动画真人版到底表现得如何?

把故事聚焦在花家长女木兰代父从军,前往战场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花木兰》剧情基本上跟我们熟悉的动画版没有太多差异。

从片头讲述木兰从小就不像是个小女孩的好动活泼性格、长大即将出嫁又无法满足当时社会对女性温柔贤淑形象的期待,到被迫压抑自身的真实身份,进入以男性为主体的军营生活。

但即便如此,在表面看起来这么类似的架构之下,《花木兰》真人版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整部电影的风格呈现。

就像近期改编自《木偶奇遇记》的意大利电影《匹诺曹》,成功以真人版建立在真实背景之下的奇幻故事,比起过往迪士尼相对儿童取向的动画版本更加突显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核心主题。

而《花木兰》则是迪士尼如何将在原版动画中添增新鲜感的正面实例,花木兰的传奇故事本来就具备着史诗规模的叙事,私人层面上则是诠释着忠于自我,即便这个世界还没准备好接纳你,这种故事本就有打动人心、广为流传的力量。

而导演妮琪·卡罗的《花木兰》正是如此,优雅、充满能量,这是一则不会因时间而冲淡的故事。

整部电影在充满着东方色彩的写实风格之下,巧妙运用传统华人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与家庭价值观,借着全片故事情节、角色装扮和场景设计所塑造的独特氛围赋予电影另一个全新的面貌。

我能够感受到《花木兰》作为一部美国电影,里头充满着西方社会对于东方传说故事的好奇、想像与理解,无论是电影前段试图还原木兰诗里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媒婆文化与邻里之间互动密切的福建古楼。

或者人们能够飞檐走壁、四两拨千金和有如武术查克拉的真气设定,有别于过去几乎是动画复制版的《美女与野兽》和《狮子王》,这次《花木兰》在现实与奇幻两者之间取得恰到好处的平衡,都展现出迪士尼求新求变、试图创造出新意的决心。

而这到底跟动画版又有哪些不同?

这次没有了当年艾迪·墨菲配音的木须龙,明明是头中国神兽却一口非裔美国口音,我觉得这是一大遗憾;

没有了李翔将军与部下花木兰之间发展的爱情关系,取代的是甄子丹饰演的一位亦师亦友的汤将军;

没有了朗朗上口的歌曲,那几首洗脑的成龙演唱的《I"llMakeAManOutOfYou》与《Reflection》,已不再是歌舞片,取代的是以《Reflection》作为主旋律的配乐。

可以说真人版是是一个更加贴近我们华人社会熟知的花木兰版本(虽然当中仍有奇幻的元素),一部刺激、美丽的迪士尼电影。

《花木兰》满足了许多观众对于这部电影观赏前的所有期待,丰富的视觉效果、写实感加倍的动作场面、史诗般的格局,包覆着启发女性的讯息,这是一个女性在保守时代如何绽放自己的过程。

所以就看完《花木兰》之后,我完全能够理解电影里头删除歌舞桥段与负责搞笑的蟋蟀、木须龙,并且把原本跟木兰有情愫的李翔分成两个角色、减少军中同袍的戏份篇幅的原因,

或许少了这些经典元素可能会让部分观众感觉不太适应,但由于比起动画版的童话故事风格,妮琪·卡罗真人版《花木兰》更像是一部有着许多训练与战争场景的古装剧情史诗。

因此电影聚焦在木兰这位角色本身,全片关于女性独立自主的核心主题,搭配着真人演员的诠释也变得更为深刻。

曾执导过《鲸骑士》、《动物园长的夫人》的女性导演妮琪·卡罗,这次《花木兰》继她过去作品里带领族人拯救鲸鱼的毛利女孩与在二战期间拯救众多犹太人性命的动物园长夫人之后,再次延续导演擅长描绘一位坚强女性角色的作品风格。

而她绝对是执导《花木兰》的完美人选,她导演生涯二十年来的过去作品本来充满这些意志坚定与男性世界对抗的女性,在《花木兰》中,妮琪保留了些当年迪士尼动画的元素,同时加入了自己的创作视野,她让《花木兰》始终是部阖家观赏的迪士尼电影,同一时间传递着今日#MeToo运动的讯息,女性为彼此而站上前线,争取男性听见她们的声音并且相信她们。

可以说她为花木兰打造了一个情感饱满的故事曲线。

从一位处于边缘、不被谅解、内心拉扯,蜕变为一位成熟的领导者,从这段旅程中找到自己的声音。《花木兰》的开场,我们首先看到年幼的木兰在村庄内为了追一只公鸡,绕得全村鸡飞狗跳,而同时我们也看到她矫健的身手,以及外人对这位不受管教的女孩子是多么轻视与排斥。

更重要的是,我们马上便会察觉,这是一趟属于木兰的个人旅程,在这个对女性的要求便是服从与安静的社会,这位女孩如何在压抑的外在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天赋。

这不仅让花木兰独自对抗当时社会的性别不平等与刻板印象,整体呈现也比1998年巴里·库克动画版要更为进步且符合现代的普世价值。

已豆蔻年纪的木兰,她被媒人安排了场婚事,她被化上浓妆艳抹的妆容、穿上极为束缚的衣物,我们也会轻易察觉,她此刻被强迫塞入一个容不下她的规范之中。

但也在同时,远方的外族入侵战争提供她一个看清自己的机会,李连杰饰演的皇帝下令每户人家都要出一位男人从军,只有两位女儿的花家,这个重担落在曾在战场立功却受伤残疾的父亲,但是木兰却在深夜偷走父亲的宝剑与盔甲,装扮成男人加入军队。

原来在卡通动画中,女扮男装好像还是比较容易些,当初动画片多半以喜剧方式呈现木兰隐瞒自己性别身份,而在真人化的电影这里,更多的是焦虑,令人想起芭芭拉·史翠珊导演并主演的《燕特尔》。

木兰必须要束紧她的胸部、要比同袍们更晚睡更早起床,她还要避免与这群男人们一起洗澡,简单来说就是根本不要洗澡,结果每位弟兄都抱怨她闻起来实在是不怎么舒服。

木兰成为一位出色的士兵,但电影另一方面也暗示我们,她压抑自己女性基因的举止,同时也压抑了她与生俱来的力量与潜力。

刘亦菲的演艺资历恐怕还不足以撑起一部如此大规模的制作,我可以想像木兰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必然是一个相当难诠释的角色,但刘亦菲的情绪带领我们走过木兰从不安到成就非凡的过程。

主角方面确实做得很不错。

《花木兰》全片围绕于刻在花家剑上的“忠、勇、真”三条铁律,而在木兰早已具备前面两者却无法妥善发挥的情况下,她如何在化名为花军代父从军过程中找回她所欠缺的“真实”也成为《花木兰》整部电影聚焦的重点。

因此导演妮琪·卡罗把动画“木须龙”改为较常被用来形容女性的“凤凰”,成为花家与木兰内心里带领她前进的信念与精神象征,完整描绘出女性在压抑困境中尝试张开她长久以来被束缚的羽翼,藉由“真”来重拾自信和勇气的成长过程。

我喜欢《花木兰》片中巩俐所饰演的反派角色,她是外族首领可汗的得力助手,她能够随时化身为老鹰、蝙蝠,也能入侵他人的意识。

这位反派在《花木兰》中被设计为木兰的对照组,她同样是一位不受社会规范拘束、渴望发挥自我的女性,却也因此被社会排挤驱逐,她就像是木兰的黑暗映照,因为被社会压抑而不上毁灭道路的殊途,她从木兰身上看见自己的过去,也在某方面同情木兰的处境,拉拢她希望能一同在这个男性世界中互相携手扶持。

而也是因为她,让木兰认清她必须全然接纳自我身份,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拥抱真实的自己。这一角色不仅是原著中没有的设定,而且不仅透过西域巫术为整部电影带来神秘感,也以这位被部落放逐,多年来不断寻找容身之处的女巫内心跟木兰同样深陷挣扎的心理状态,突显木兰勇敢面对且以自己的方式来光宗耀祖的选择。

《花木兰》有一场戏拍得令人热血沸腾,她骑上马、退去身上的盔甲、将自己前段束上的头发解开,就像是宣告自我的独立宣言,克里斯蒂娜·阿奎莱拉当年脍炙人口的主题曲《Reflection》,在哈里·格雷格森-威廉姆斯的配乐中成为一首高昂的战歌。

而我特别喜爱随后有一颗镜头,木兰在雪崩后,从一片云雾中隐约现身,直直地走向镜头,那是她第一次以女人的身份走出、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身上流窜的力量,光是这颗镜头便是《花木兰》的最佳注解。

而最令人赞赏的是,不像木兰在动画中因为受伤而被迫揭晓身份,《花木兰》真人版在觉醒后主动以长发的样子出现在众人眼前,都让木兰展现出来的美已不再仅限于外貌,而是角色本身所散发的出众气质。

就如同《花木兰》最吸引人的正是角色打破性别所设下的框架,证明不是只有男性才能够英勇抗敌、身为女性就只能待在家中给人保护,而是每个人都能够集各种特质于一身,并选择自己未来想要发展的道路。

或许正是如此,尽管《花木兰》电影最后以“孝”展现出东方社会以家庭作为核心的普遍价值观,为整个代父从军的故事根本做出明确的头尾呼应。

但也以木兰面对禁卫军的邀请选择望向天空的开放性结局,不限制她作为一位女性走出家庭向外发展的空间,可以说是收得相当完美。

说穿了,《花木兰》仍旧是部西方世界对于东方传奇故事的想像,充满了各种武侠式动作场面,从山谷之间的战争场面,到贴身的打斗动作戏码,观众很容易会看出里头有许多对于李安《卧虎藏龙》、张艺谋《英雄》与《十面埋伏》以及《影》的视觉灵感。

动作设计与摄影都满足这种西方人对东方武侠的想象。

《花木兰》是一部动作史诗电影,这部电影同时有许多故事与讯息进行着,但导演与制作团队始终没忘记木兰是一位战士,而战士就是要在银幕上为自己作战,让《花木兰》成为一部有史诗级巨大规模的心智成长故事故事,有细腻的私密情绪,有一位女性证明男人错误的先入为主、赢得父亲与家人的认可、找寻并坚守真实的自己。

这些听起来离我们相当遥远,但妮琪的电影有迷人的层次,成就这部对中国传奇精彩的重新想象。

然而这不代表《花木兰》完全没有缺点,虽然全片动作场面让电影更为丰富,刘亦菲的形象也足以撑起这位勇敢且有着坚定意志的女性角色。

但或许是导演为了减少观众对于角色的性别刻板印象,希望演员将木兰诠释成居于刚强与柔弱之间,在广阔土地上却无法尽其所长的复杂状态,使得刘亦菲整体内敛压抑但不够细腻的演技表现,成为《花木兰》真人版在刻画角色心境转折不如有着人物丰富表情的动画版引人共鸣的缺陷,相对可惜。

我能够理解迪士尼这段日子,必然相当致力想将《花木兰》以院线规模发行(请珍惜我们还能在大银幕观赏电影的幸运,记住北美与许多欧洲国家仅能在Disney+上观影)。

《花木兰》原本是部圣诞节电影,移至春季档期,又在暑假档期漫无止尽地延期,最终实在不得已了才决议以线上串流形式发行。在疫情未知何时平息的时刻,环球影业与AMC戏院的19天窗口协议投下了电影发行的产业核爆等级震撼弹。

你可以将《花木兰》看待成是迪士尼对于Disney线上发行付费会员的先驱,但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花木兰》被迪士尼视为是个商业上的测试筹码,而不是一部由迪士尼以2亿美金大成本制作,至今最高成本制作的女性导演电影,还是一部由全华裔影星阵容、女星主演的电影,更不要说这是部将经典歌舞动画抹去转为动作史诗的大胆改编。

1998年推出的动画《花木兰》当年也是处在这种极为冒险的创作精神,1989年《小美人鱼》吹响了迪士尼动画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号角,接续着几部卖座的《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将这波复兴推向颠峰,却也因为《风中奇缘》、《钟楼怪人》与《大力士》的票房失败,让接续在后的《花木兰》倍增阴影与压力。

在当时那个年代,谁能料到一个西方世界不熟悉的故事、一个以中国为背景与主角的动画电影,竟然能带领迪士尼从票房阴影中再度起飞?

巧妙融合东方美学的动画风格,以及一位前所未见的迪士尼公主,她的故事不再是以魔法般的爱情浪漫为主,而是拾起武器大战敌人,这也是为何花木兰始终是迪士尼最具代表性、历久不衰的女主角之一,这是一个以历史为背景,却相当前卫现代的女性角色。

当然,动画版的木兰早已是一个新兴女性象征,这回真人版的突破甚少,仿佛其女性空间停滞在1998年的时空之中,这是一种创作上的自我设限,还是对于现实处境的反映?

显然地,即便是当今的媒体业霸主迪士尼,仍无法应付疫情的肆虐,眼看又要迎来开学季,而欧美多半国家还在争论究竟要不要让学生重返校园,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时机,让孩童、家庭能观赏一部精美的家庭电影,确实能减轻不少风险。

但事实上,我仍不禁纳闷,若说《花木兰》是场对迪士尼线上发行的实验,为何这个实验对象不能是漫威引颈期盼的《黑寡妇》、为何不能是皮克斯的新作品《时空急转弯》,难道《花木兰》不值得迪士尼以院线电影发行的待遇吗?

疫情确实让很多事情充满不确定性,这是一个人类历史相当诡异且黑暗的时刻,而花木兰这个角色,她的精神正是我们此时此刻所需要的,她能让我们坚强,她能一次又一次,带领我们走过无数的危险与困境。

《花木兰》值得观众,这位名叫花木兰的女战士值得更多人观看。

整体而言,这是一个重新诠释、更加写实的木兰史诗。

或许政治跟我们生活永远都没有办法分割,《花木兰》戏外衍生的风波对照作品的根本主题也有些讽刺,但一部电影不可能只由一个人独自完成,一个人说出的话背后也不一定就如表面这么单纯。

因此若我们光就电影本身来看,这次《花木兰》真人版能以动画作为基础,试着以西方观点深入东方的文化底蕴,从精准的角色塑造到高山、沙漠等场景完整呈现出花木兰面对真实自我的英雄旅程,彰显作品关于独立自主的核心,我想这才是整个《花木兰》团队共同想向观众传达的最终思想。

关键词: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