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漫 >

刺客伍六七:国漫要“大”还是要“小”

时间:2023-02-13 18:37:02       来源:毒眸

近期最火热的国漫作品,当属一名“刺客”。

自1月18日上线,国产动画系列“伍六七”的第四季《伍六七之暗影宿命》已播出5集。在其播出平台B站上,不仅最新季以1200多万人追番排在“国漫追番榜”榜首,上一季《伍六七之玄武国篇》也高居第二。


【资料图】

曾经的“黑马”,如今俨然有了头部IP的姿态。不过这部诞生仅5年的年轻国漫,已经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目前第4季豆瓣评分人数仅6000余人,前三季的评分人数均10倍于此。B站的口碑也没有维持住前三季全部9.8的“无差评”状况。

刺客回归江湖,关于他的传说却逊色了几分。豆瓣上有条高赞评论或许能代表部分观众的心声:“我还是最喜欢第一季,特有的广东味道温馨中带着搞笑。网铺得太开,每个角色都得介绍,一直打打打——那就是一部普通的动画片了。”

曾经的“伍六七”并不普通,它入围过有“动画届奥斯卡”之称的昂西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摘过白玉兰奖,还是首部登陆Netflix的中国动画。3年前某音乐综艺里五条人乐队的走红还让《伍六七》成为了少数实现跨圈传播的国漫。

相应地,“伍六七”的问题也不只能映射自身。它的发展能体现近年国漫从“作坊式创作”向“IP化运营”的进步,只是在进步的过程中,一些闪光的东西也在磨损。

又一部“国漫之光”

首季《伍六七》里,原作者何小疯一人包办导演、编剧、片尾曲作词、男主配音等多个职务,这部作品在制作层面的草根属性可见一斑。

这倒并非何小疯的处女作,大学毕业前,何小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毕设作品《小胖妞》里,一部解构童话《灰姑娘》的动画。用他的话说,“当时在网上还比较火”,现在豆瓣上也有8.7的不错评价。何小疯用4年时间、“做完这个就不做动画”的心态把《小胖妞》做到了第8话,随后便沉寂了一长段时间。

年轻人常见的迷茫也发生在了这位动画导演身上。在校时,他能看到的国产动画环境很差,也“没有网络动画,市面上大多是一些比较低幼的作品”。何小疯在广州美院动画专业的同学很多都去了游戏行业,他也试过,但“没有游戏公司要”。

“什么也没做”的日子持续一年多后,何小疯忽然觉得要开始去做一个新东西,继续发挥自己讲故事的天赋,而通过《小胖妞》他也积攒了一定商业动画经验,《伍六七》便是结合当时的团队能力,在几个“相对可以做”的项目里选出来的。

所谓团队只有5个人,2015年,初期的“小疯映画”在小区里租下一套两室一厅就开工,连剧本都没有。“像我们正站在一个广阔的草原上,你感觉哪个方向都是路,但你不知道往哪边走才是对的。”何小疯当时很爱打这个比喻,《伍六七》可以算一部找不到参照物的动画,美术、表演和故事风格都很清奇,找投资谈合作时,对方往往也是一头雾水。

《伍六七》的风格都可以归结为自然生发。像角色造型,除了学校都会教的“要有辨识度”——所以何小疯给伍六七、鸡大保都设计了头上有三撮毛,更多细节是“我画画就这样”。场景美术方面,他最开始只决定了“小鸡岛”既然是个海岛,房子会比较低,其余部分都由对应的同事自由发挥。

更多的偶然也促成了片中一些元素,比如何小疯先突发奇想让主角将剪刀作为武器,有了剪刀,伍六七“卖牛杂的”和“发型师”这两个职业也就水到渠成。把他的搭档设定成一只鸡“可能是因为广东人爱吃鸡”,再加上肯德基的“白羽鸡”广告频繁播放。而在动画中多次出现的插曲《连备胎都不是》,歌名是何小疯和高中同学聚会时,对方酒后的感慨原话。

当然,也有一些后来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名场面”是刻意设计的,比如在《阿珍爱上了阿强》的歌声中男女主角意外吻上的那段,何小疯就有意回避了电视剧里常见的“绊到脚”,而是在两人吻前的打戏上下了番功夫。

制作时,小疯映画本没觉得《伍六七》特别,“到了市面上才发现别人都不是这样的”。所幸《伍六七》还是遇到了自己的伯乐,啊哈娱乐的创始人邹沙沙看了第一条制作粗糙、粤语配音、讲述奇怪的“腿毛君”故事的样片后,立马相中了这部作品,随后啊哈娱乐也一直负责《伍六七》的发行工作。邹沙沙有着“打造20年IP”的宏愿,看到伍六七第一感觉便是:“好喜欢这个角色,他好温暖。”

兼具恶搞和治愈的《伍六七》火了,这两个特点也是许多观众爱它的理由。首季《伍六七》用的是单元剧形式,伍六七每集的刺杀目标千奇百怪,如狗族领袖“汪疯”、偷内裤的男人、爱碰瓷的阿婆、深水海盗“杰克船长”等,和目标的互动往往会把刺杀任务搅得乱七八糟。但故事都会以暖心方式收束,对抗病魔的少女、爱护孙辈的老人、坚强顽固的保镖这些角色又能激发观众同理心。

不论恶搞治愈,背后都离不开《伍六七》所植根的岭南文化。和周星驰电影、TVB剧一脉相承的粤港无厘头幽默是《伍六七》的一大特点,许多被这种风格熏染过的观众都会对其会心一笑。它偶尔还会出现动画作品里少有的成人尺度,发廊名叫“大保J”、武器叫“百变gaiba蛋”是尺度浮露的蛛丝马迹。另一方面,一个从导演生活取材、充满烟火气、熟人社会式的南国小岛,又总会让所有的矛盾冲突转化为轻松与祥和。

从更深的角度看,《伍六七》也具有不俗的艺术价值。知网上有十余篇剖析《伍六七》特征的论文,其中一篇名为《国漫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碰撞与融合研究》的就认为,《伍六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做到了让传统与现代融合。内容层面的表现有在现代社会讲武侠理念、用搞笑诠释当下社会议题等,形式层面则表现在让顺叙和插叙交织、采用奇特的构图和画风等。

种种特征都化为了对这部剧更具象的认可,包括斩获奖项、成功出海,在2021年时,《伍六七》前两季的全网播放量就达到了45亿,被冠以“国漫之光”也只是传播时的常规操作。

不过既然制片方的目标是打造长期IP,作为IP链的内容源头,《伍六七》动画就还得更新下去,拓展世界观是必经之路。

拓展绝非突兀,《伍六七》从第一季起就有隐藏在“平静”之下的更大世界观,和部分展露过的“主线剧情”。亦有一种声音认为,第一季的基础魅力在于它走了纯粹的“草根逆袭”爽文套路。看似废柴的主角真实身份是失忆后的“玄武国首席刺客”,最后一集里伍六七“人格觉醒”,“爽点”在打败高科技国的“王子”时得到了完整释放。

这种架构和网络小说里常用的“扮猪吃虎”异曲同工,基础、平庸但有效。挖掘主角身世、对战各路强敌也是绕不开的故事走向。引子已经埋下,观众也在期待《伍六七》的主线情节,动画第三季直接命名为“玄武国篇”,看似是要收线填坑的一季。

然而第三季更新到第5集时一度停更,故事也并未如人们预料的那样展开,而是流连在“大礼国”、“石更国”等“小地图”里,播放过半主角还没抵达标题中的地点。彼时动画的口碑便出现了一些负面波动,也有媒体直接就“剧本松散、进度慢”询问导演。

何小疯的回答则是,“主线剧情我从第一季就已经想好了,结尾都几乎想到了。我之所以会选择一些相对独立的剧情,是因为这就是《伍六七》的调性。”

来到正在播出的第四季,“主线”与“日常”的比重矛盾依然没有得到完满解决,只是某种程度上,问题又有了相反的表现。这次前3集都聚焦到了主线上,并用大量比以往更精致的打戏撑起了每集时长,随之而来的却是评分和关注人数都有所下降。

要“牛杂”还是要“汉堡”?

那些让《伍六七》脱颖而出的特质,和更大的世界观、更精致的动作戏,甚至是那条“主线”,都没有太多必然联系。也就只有在主角身份将露未露时,水面之下的复杂漩涡才会吸引观众的注视,真按常规热血漫的套路展开,并花篇幅着力去塑造“七大刺客”这种套路式反派团体中的每一位,着实不太有创意。

或许这也并非主创团队的本意,因而《伍六七》三、四季也会经常“顽固”地穿插一些独立日常篇章,“小鸡岛”则被描摹成了主角充满回忆和眷恋的场所,没有像“新手村”一样用之即弃,而是不时让故事的发生舞台又“绕回来”。

第三季的点映礼上,面对观众“如何平衡日常搞笑和主线剧情”的提问,何小疯和邹沙沙还都强调了“初心”。何小疯有时甚至会因为与表达的内容不契合,告诉同事“你这个画得太精良了”。他更希望在有限篇幅内把故事结束掉。

不过时下的创作环境显然与《伍六七》刚诞生时大不相同。如果将制作上的取舍笼统概括为“小”和“大”,“小”意味着控制预算、靠创意和风格取胜,“大”意味着拓展性强的世界观、向工业化靠拢的生产流程、完整的IP运营流程、精良的画面视效,有许多国漫一开始就是奔着“大”去的。

追溯起来,“大”的取向和观众及作者共同的“国漫崛起”情怀有关——有过辉煌、度过萧条,然后才能谈“崛起”。众所周知,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中国学派”曾经站到过世界巅峰,《手冢治虫物语》中还记录过一段回忆:手冢治虫看着动画电影《铁扇公主》的海报感叹:“日本能制作出这么高水平的电影就太好了。”

《铁扇公主》

到21世纪初,已经转制的上美影两部高水平作品《宝莲灯》和《我为歌狂》只能用悲壮形容,电视台黄金时段基本是日本动画的天下。2006年创刊的《知音漫客》开拓了彩漫市场,2009年拿到融资的有妖气开启了互联网漫画时代,国漫才在漫长的落后期后渐渐积蓄力量。

2015年《大圣归来》接近10亿的票房佳绩是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拐点,它不仅证明了动画行业有广阔商业空间,出色的视效加上新编神话/传统文化的思路,还在影响现在的动画创作。

也从那年开始,腾讯、B站、爱奇艺等平台纷纷在国漫领域发力,如腾讯从2016年起相继推出《斗破苍穹》《全职高手》等热度较高的动画作品,2017年开始的“百番计划”孵化出了《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等头部番剧。B站则在2017年开辟了“国创区”,让《凡人修仙传》《凹凸世界》等作品获得了更多受众。

技术与资本双重助力下,国漫肉眼可见地进入了规模化发展期。2019年全网国漫播放量过10亿的作品多达10部。据《2021年中国二次元产业研究报告》,2020年二次元整体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预计2023年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将达到5亿,国漫已经在国内动漫播放上处于主流位置。

只是在发展过程中,仿佛只有做“大”才是唯一出路,《罗小黑战记》《十万个冷笑话》这类在“草创期”灵光乍现的网络动画,显得格外遥远。它们如同街边零售的牛杂小吃,和工艺更先进、流程更规范、还快速管饱的汉堡比起来像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

具体而言,国漫做“大”还有两项比较突出的特征。其一是追捧“看起来更能体现技术实力”的3D,这条路在十余年前《秦时明月》《魁拔》进行探索时,的确令许多观众深感振奋,但久而久之3D成了头部作品的优选项,《灵笼》《斗罗大陆》《星辰变》《眷思量》等等作品汇成了一串漫长名单。

3D和2D作为动画表现形式本没有优劣之分,实际上3D建模素材还会成为能复用的数字资产,也会削弱作品的风格特点,其过分盛行,反而是减缓探索的表现。

从一些反面案例也能看出,国漫在技术层面还有很大进步空间。《全职高手》作为2D动画的代表,有统计显示作品使用的“兼用卡”(重复使用某片段,如《魔法少女》《高达》中的变身)远超正常范围,1-8集使用135张、共计使用393次,一卡兼用最多次数为13次,使用最少的1集也出现了33次。这其实说明即便是头部动画,也还无法在短期内制作高时长、高质量成片。

另一项特征是追求IP化和系列化。2022年各平台播放量靠前的许多动画都是续作,《斗罗大陆》《一念永恒》《吞噬星空》《凡人修仙传》等作品都已经做到了“年更”。

而且在打造IP的思路主导下,国产动画的来源未必是漫画或原创,网文改编占据了很大比重。在二次元浓度较高、动画审美偏传统的B站上,网文改编的《仙王的日常生活第三季》和《元龙第三季》也进入了年度追番榜TOP3,还有一部是科幻小说改编的《三体》。

众所周知,日本动漫产业繁荣的一大基础是上游漫画的供给源源不断。小说改编的动画严格意义上属于小说IP衍生作,受众人群和“动漫爱好者”不完全重叠,对国漫发展的实际拉动作用还需打个问号。

值得一提的是,网文乃至网漫,本就是题材分类清晰、竞争激烈的领域,而不论是原生动画IP的系列化,还是其他领域IP挑大梁,都共同指向了“同质化”观感。如果国产动画一眼看去无非男频、女频,热门题材也是玄幻、仙侠、武侠、青春等几种,多少显得缺乏创新活力。

当然,国漫追求做“大”,规模化、工业化的发展总体是积极的。不过《中国奇谭》这样的作品今年热度口碑双高,也证明了风格化、小而美的作品同样能收获海量拥趸。

“汉堡”虽好,但永远有人钟情“牛杂”。

关键词: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