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做了什么?
(资料图片)
(一)松子个人能力弱化
在原著中,多次强调了松子的个人工作能力。无论是老师、沐浴女、美发师还是其他什么,松子总是脱颖而出,是最出色的。出众的能力与一次次的悲剧总是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也让人深思其背后的问题。但这一点在影片中被弱化了,并没有突出松子的首要特质。可以看出,松子为了谋生尝试过很多工作。观众除了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和无常,很难认出松子。命运悲剧的根源。
(二)松子周边环境异化
松子的命运与她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原著里坏人很多,真心对她好的人也不乏。但在电影中,好朋友绫乃、有原则的赤木、关心人的阿慧、悔过自新的龙阳仪,要么从银幕上消失,要么性格变得更糟。
在原著中,松子遇到了坏人和好人;但在电影中,松子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好人。她所受的一切,仿佛都是命运的玩弄。这种改编看似微妙,实则改变了故事的精神内核。
(三)热闹的喜剧
看完原著再看电影的人,在点亮屏幕的时候,一定会受到重创。毫无疑问,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忧郁的故事,但是这部电影,它是一部喜剧,而且是一部充满歌舞的喜剧。一开始我在想,我是不是在用喜剧的外表包裹悲剧的内核,用“喜丧”的方式来鲜明地突出主题?后来的剧情发展证明是我想多了,片方是在拍喜剧。
真实松子的照片是一本正经的照片,而电影中的松子是一张做鬼脸的照片,因为她发现这让她父亲笑了。
真实的松子脑子里想的很多,实际行动中却表现得内敛内敛,电影中的松子却热衷于唱歌。我们甚至不需要读很多心理学书籍就能明白,一个爱唱歌、爱做鬼脸的人,很难与生硬、爱挖苦的性格相处。完全是两个人。
(4)谁在鄙视谁?
故事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但是我们看了原著就会明白,嫌弃松子生活的不是别人,而是松子自己。在松子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岔路口面临抉择。只要选对了,她的人生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她每次都做出了最糟糕的选择。不愿意过上好日子的,是松子本人。幸福触手可及,她却一次次推开。
但在电影中,松子的主观能动性被削弱了。观众很难看出松子选择前进道路的病态方式。他们只能感觉到她的身世跌宕起伏。松子本人似乎也一次次被那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拒绝。
说白了,在原著中,松子悲剧的根源在于她自身的问题。她明明有一副好牌,也有很多换场地的机会,但她却坚持自己破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电影中,松子的性格问题是小问题,导致她悲剧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主要是她的不当行为。
原著中松子的悲剧就是必须要找一个男人作为她的精神寄托。即使生活条件优越,她仍然不顾一切地执行着这个病态的标准:希望是男人生的,绝望是男人生的。出生。电影中的松子更像是处女。她只是一个美丽的神一般的女人,渴望得到爱和接纳。然而,命运的捉弄让她悲惨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