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在国内公映之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关于蓝精灵这一热门IP的二十件幕后趣事,看电影前先了解一下这些小家伙的前世今生……
蓝精灵的形象出自比利时著名漫画家皮埃尔·库利福德之手,他有一个为大众所熟知易记的笔名——贝约(PeYo)。
(相关资料图)
就这样,在有着“连环画王国”之称的比利时,在丁丁、路奇等众多闻名遐迩的角色中,蓝精灵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当时比利时知名漫画杂志《斯皮鲁》的明星人物,风光无限。
歪打正着·蓝精灵名字的有趣由来
“蓝精灵”(Schtroumpfs,法语)一词原本在字典里并不存在,这个名称是漫画家贝约主观臆造的。一次,贝约和好友在一起吃饭,席间让友人把装盐的小瓶子递给自己,可一时却想不起“盐”一词的发音,于是脱口而出:“请把Schtroumpfs递给我!”贝约和友人觉得这个词挺有趣的,后来便以此来命名那些蓝色小精灵。没想到由此却创造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热门IP。
夫唱妇随·这群精灵为啥是蓝的?
面对在大森林里卖萌历险的“小精灵”,赋予他们一身蓝黝黝的肤色,则是贝约夫人尼内特的主意。当时,尼内特在贝约的工作团队中专门负责着色,可谓是夫唱妇随。她认为蓝色与绿色森林的背景衬托更和谐。用她的话说,“这些小家伙不该是绿色的,那会让它们消失在绿色森林的背景中,红色太炫太夸张了,黄色则有种病秧秧的感觉,只有蓝色最合适!”
出师不利·首部动画电影遇冷
"法"力无边·主题公园堪比迪士尼
转战北美·华丽变身美国居民
1976年,蓝精灵的雕像、玩偶等周边产品陆续投放北美市场,大受欢迎。当时的美国广播公司(NBC)董事长弗瑞德·西尔弗曼为女儿买了一个蓝精灵玩偶,看到女儿对蓝精灵的热爱,西尔弗曼萌发了一个“美化”《蓝精灵》的念头。于是,按照他的要求,当时著名的Hanna-Barbera动画公司,便根据蓝精灵的比利时版漫画开始着手创作电视动画片。
短小精悍·全新英文名内涵十足
在美版动画中,蓝精灵拥有了一个全新的英文名:“SMURFS”,和之前的法语名称一样,这个名字同样也是一个臆造词,由于漫画原设中的蓝精灵身材只相当于三个苹果的高度,身材矮小,又住在蘑菇小屋里,所以动画制作方从“small”(小)、“dwarf”(矮人)和“mushroom”(蘑菇)三个词中提取揉合,便形成了短小精悍的单词“SMURFS”。从此,这个英文名伴随了蓝精灵30多年之久。
众星捧月·蓝妹妹的诞生始末
从1958年起,贝约笔下的蓝精灵清一色都是男性,夫人尼内特对此颇有微词。1966年,在夫人的建议下,贝约在比利时漫画杂志《斯皮鲁》上创造了第一个女性蓝精灵——蓝妹妹。
一开始,蓝妹妹只是个过场人物并不起眼,最后还离开了蓝精灵村。直到1981年美版动画播出时,蓝妹妹才作为贯穿全篇的核心角色登场。美方对这个惟一的女精灵非常看重,一是为了中止当时民风保守的人们关于蓝精灵是同性恋的猜测和争论,二来则是为了迎合年轻女观众,提高收视率,增加周边产品的销量。
美方的做法大获成功,动画播出后不久,《蓝精灵》的漫画也开始把蓝妹妹作为永久角色进行塑造。
国籍之争·蓝妹妹的归属
随着“蓝精灵热”的不断升温,一些美国媒体在回顾和报道“蓝精灵”的历史时,常常会宣称“蓝妹妹是1981年美版动画片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角色”,而贝约家族对此也从未持有异议。
美版动画片在关于蓝妹妹的身世介绍时基本是沿用了比利时原版漫画的设定——格格巫用一块施了魔法的泥巴制造出来的,作为格格巫派去的间谍和破坏者,蓝妹妹意在利用自身的吸引力让蓝精灵们产生妒忌心和内斗,达到瓦解蓝精灵村的目的。尽管美版动画让这位女性角色得以大放异彩,但确切的说,蓝妹妹是仍是一个生于1966年的比利时公民,1981年才飘洋过海在美国迅速走红。
成功起航·彩色电影创票房纪录
《蓝精灵》TV动画的热播在北美掀起了一股“蓝精灵旋风”,1983年,美方趁热打铁,以《蓝精灵与魔笛》为片名,将1975年贝约监制的比利时首部蓝精灵彩色动画长片《笛子与六个蓝精灵》引入美国。为了迎合美国观众的口味,影片请来了为美国TV动画配音的原班人马献声。
《蓝精灵与魔笛》在北美公映后劲收1100万+美金,成为当时最卖座的非迪士尼动画电影,这一纪录直到1985年才被《爱心熊》刷新。影片的成功也促成了ClubhousePictures以及亚特兰大影业儿童电影分公司的成立。
反毒反战·场面惨不忍睹
斯人已逝·蓝精灵之父劳心劳力
全球瞩目·一年一度的蓝精灵日
好事多磨·一部电影拖了14年
喜剧大师·他是蓝爸爸也是蓝爷爷
其实早在1986年,温特斯就已经为《蓝精灵》美版TV动画配音了,而他扮演的角色是600多岁高龄的蓝爷爷,当时为蓝爸爸配音的是好莱坞另一位著名的配音演员DonMessick,后者在1997年逝世。2011年,在《蓝精灵》开启真人CG电影项目后,温特斯重回幕后,这回他变“年轻”了,成为了蓝爸爸。
风靡华夏·蓝精灵开启中国之旅
1985年,广东电视台通过代理商引进了第一批《蓝精灵》TV动画剧集,正式开启了蓝精灵的中国首航。当时的体制是,各台可以用自己的电视剧与其他兄弟台互换播出,这样,普通话版的《蓝精灵》从广东电视台进入了北京电视台等一批有实力的地方台,在当地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由于拥有紧邻香港的优越地理条件,在译制版《血凝》引发空前反响之后,广东台开始了红红火火的海外剧引进和译制工作。曾在动画中为聪聪配音的宋文姝女士回忆:“虽然《蓝精灵》的译制版动画诞生在广东,但似乎在其他地区更受欢迎,因为部分广东观众收看了粤语版本,而全国观众则完全是通过普通话版本认识这部动画的。”
女扮男装·除蓝爸爸配音都是女孩
上文提到的宋文姝,她配音的角色是“聪聪”。她透露,当时除了蓝爸爸,所有负责配音的都是女演员:“虽然从角色看,这些蓝精灵可能都相当于人类十几岁的孩子,但如果让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来配音,正好处于变声期感觉不太对。再加上这是动画片,蓝精灵都是小小的可爱的样子,用女孩子的声音更合适。”
最早开始引进国外动画片的时候,广东台内部配音人才十分有限。除了宋文姝,当时主要参与配音工作的几乎都是“外援”,其中包括广东省话剧团、广州市话剧团的专业演员们。《蓝精灵》第二系列引进时,广东台才开始建立译制部,旗下包括翻译组、配音组、音响组、动效组…最庞大时队伍有100多人。
神来之笔·信达雅的本土化译名
考虑到这群小家伙的英文名为臆造词“SMURFS”,直译过来很难让中国观众理解,于是广东台便根据作品的故事内容与片中动画角色的体貌特征,将之译为“蓝精灵”。这三个字,传神生动可谓经典之极。
而对片中主要蓝精灵角色的名字翻译,广东台则结合了英文原意和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中国人最常见的叠词昵称法,于是便有了“蓝爸爸”“蓝妹妹”“聪聪”“笨笨”“健健”等亲切而又本土化的名字。我们仅从这些名字上就可以判断每个蓝精灵的脾气秉性和喜好,正是由于广东台精彩的翻译,加上其后的出色配音,才使得这些被赋予了中国名字的蓝精灵们更加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1985年内地首播的《蓝精灵》动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动画片片头那首脍炙人口的《蓝精灵之歌》,这首歌一直是国内经久不衰的热门儿童歌曲。
待价而沽·成都蓝精灵公园遇阻
本来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然而巨额的投资和巨大的占地面积导致项目还未开工就遭遇了“政策红线”的制约,也有业内人士猜测,修建主题公园只不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的目的还是开发商为了抬高当地房价。时至今日,这座成都蓝精灵主题公园俨然已“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