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民族符号的概念界定及发展概要,民族符号的定义民族符号是指一个民族特有的、被传承至今的富含自然、文化、社会、历史内涵的标识。它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自身独特文化的抽象表达和展现,是其价值取向和理念的表征,是民族文化内部凝聚力的象征。诸如戏曲、语言、民俗、传说等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发展演变并流传至今,都是民族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中国传统书法,举世闻名。书法的演变既承载着历史的印痕,同时也是中国人风骨的体现。这些涵盖了我们精神与物质生活方方面面的元素就是能表达出中华文化精神内涵特征的民族符号。
中国动画的三个发展阶段在1949年之前,虽然有以万氏兄弟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动画人制作出《舒振东华文打字机》《铁扇公主》等动画作品,但是这一时期中国动画人还未有意识地去探索和挖掘中华民族文化。直至1949年建国后,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后文简称上美影厂)于1956年创作的动画《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在国际上被误认为是苏联动画,这件事的发生让中国动画人深刻意识到创作独树一帜、具有中国自身风格的动画作品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上美影厂厂长的特伟提出了“敲喜剧电影之门,创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
由此,“中国学派”进入了萌芽发展时期,中国动画人开始注重对民族符号的挖掘探索,以求能够让民族符号与动画进行融合表达。他们在场景、角色、题材等方面积极尝试,创制出一批具有中国独特民族风格的优秀动画片。但是时代变迁,1978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新动画生产部门络绎不绝地出现,打破了上美影厂一花独放的局面。这一阶段,中国动画事业百花争艳,出现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多样的优秀动画。但是后期,受到国外文化观念和资本的冲击,我国的动画事业遭受了空前未有的挑战,中国动画事业也由此进入了漫长的转型期。
角色与场景的组合构建出故事的外化表现,有助于推动故事的发展,同时,叙事内容也直接作用于人物与场景的创作。初期融合多元民族元素探索叙事范式1949至1979年,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从戏曲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逐步找到自己的叙事范式、制作程式和审美方式。如《骄傲的将军》《一幅僮锦》等均取材于民俗故事,强烈的地方民族风情赋予了作品以民族特性与辨识度,使动画风格与众不同。正反角色的脸谱化处理相貌与人物形象塑造紧密相关,一般来说,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大闹天宫》通过借鉴戏曲程式表演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展现出虚灵的空间,去粗取精,生动地展现动画中神仙的神通。影片中,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时,在不断的变形过程中,并未设置明显的背景,处处画境,又处处是真境,虚实相生,达到真境逼而神境生的境界,令观众仿若身临其境,叹为观止。中期传统叙事风格的延续和创新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动画事业进入新的阶段。
中国动画在延续了传统木偶、水墨、剪纸风格的基础上,融合做出了水墨风格的剪纸动画。此后又结合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做出了如《三个和尚》等创新之作。特别是三维技术的出现,帮助动画延展出更多的可能性。在《宝莲灯》《魁拔》等电影中就大量使用了二维与三维相结合的制作方式,更好地展现了影片的场景及叙事效果。也正是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首部3D动画电影《魔比斯环》,此后还创作出充满童趣造型的《青蛙王国》和写实风格的《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等三维动画作品。
人物形象更加多元化新时期,随着观众审美能力的提升,且在现今审丑、娱乐等观念的影响下,观众对于作品的要求日益严格,审美日益多元化。出于审美和市场的需求,在技术的帮助下,动画人对人物形象的设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设计观念,变得更加多元化。造型设计更能彰显角色的性格特征。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主角哪吒不同于以往的三头六臂、稚气未脱的胖娃娃式英雄形象,而是被塑造为一个吊儿郎当的丑娃娃。“丑哪吒”的形象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相较而言有着颠覆性的美学效果。诸如哪吒这类颠覆性的形象设计层出不穷,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角色非黑即白、扁平单调的固有印象。